抱着笔记本电脑的江南春风风火火冲了进来,显然,五分钟之前他还在与另一位朋友展示他层出不穷的媒体创意。“我们现在是在深挖楼宇、框架、卖场广告的深度。” 熟悉江南春的人会因此大吃一惊,要知道早在3年前他就已经厌倦了和人讨论把液晶屏挂在什么地方,而比起他此前热衷的兼并收购、数字媒体生活圈、流量经营等等时髦概念,这个话题实在是不够“性感”(分众早年发展路径可参考本刊2007年11月刊文章《分众的数字化新生活》。复星是分众传媒的大股东之一,复星传媒是《福布斯》中文版的授权合作伙伴)。 有意思的是,这个并不“性感”的发展主题却正在让江南春的分众传媒(Nasdaq: FMCN)一步步走出低谷。根据8月24日发布的二季报,分众传媒5个季度来首次告别净亏损,净利润达到2,5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则是亏损2,300万美元。随即,德意志银行、Auriga、摩根大通等分析师对分众做出“买入”评级,9月20日,分众股价达到52周最高值22.85美元,按Auriga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10年预期每股收益0.97美元,市盈率约为24倍。 在两年前最凄惨的时候,分众股价只有4.8美元,而市盈率只有6倍。“这怎么可能!”从上市第一天起就觉得市盈率天生应该在25倍以上的江南春,从未想过市盈率可以变得这么可怜,“如果这样我还上市干什么。我收购的公司给出的市盈率都是十几倍,没想到会倒挂。” “还是年纪轻,经验不足。”37岁的江南春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江南春堪称中国年轻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他们成长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黄金十年,只经历过市场的风光无限,而不曾见识其中的惊涛骇浪。 在资本弄潮儿中,江南春无疑是佼佼者。他在2002年创办分众传媒,2005年分众在两轮融资后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其后分众开始了在资本市场的狂奔,不到3年的时间里先后收购框架传媒、聚众传媒、玺诚传媒、凯威点告(后改名为分众无线)、好耶等60多家公司。其中手机广告公司高达9家,总耗资近1亿美元,互联网广告公司7家,耗资近5亿美元。“我们在每一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可能被复制。第一大我们还不满足,与第二位产生巨大的差别,是数以倍计的差别。”从数字户外到互联网广告、手机广告,2007年的江南春用这样的逻辑进行并购以追求带有垄断意味的收益。分众的营业收入也从2006年初刚并购聚众时的3,31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亿多美元。 比上山速度更快的是下山。2008年3月5日,以为自己功成名就的江南春决定收山,卸任分众传媒CEO。但仅仅10天之后,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分众无线的垃圾短信事件,分众无线随即关停。 “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个小插曲,斩仓就可以了,虽然对市值有影响,但对业务影响不大。”不以为然的江南春错过了一个反思自己的好机会。 2008下半年金融风暴来袭,企业为过冬而大幅缩减广告支出,分众四季度营收大幅下跌,仅有5,000万美元,低于预期将近一半。而大肆收购的恶果也开始让分众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收购一年的玺诚传媒因业绩不佳被迫宣布重组,分众在2008年第四季度一次性为重组支出约2亿美元。2008年11月11日,分众发布第四季度业绩预期的第二天,分众市值大跌45%,股价几乎被腰斩到8美元左右,分众从神坛之上一落千丈,开始了连续5个季度亏损的黑暗时代。 “世界是有因果的,以前总是听这句话,但从未认真思考过,”从小就在佛教熏陶中长大的江南春说,紧接着他又半玩笑半认真地用一句电影台词解释了一下,“其实就是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2009年1月,江南春重新回到分众控股CEO的位置上,开始承担极速扩张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我们犯下错误的原因简单说来有两个,一个是内心的膨胀,第二是贪欲。”江南春反思后对自己下的考语颇为严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