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双创的浪潮中,创新创业教育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创业专业,创办创业学院,鼓励学生创业。同时,相关话题也引发了社会热议,创业能够培育而成吗,创业怎么教,创业教育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创办企业吗?记者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调研。 创业能培育而成吗? 从2016年1月份开始,上理启动“上理创客 共赢未来”大学生创业大赛,有86支创业团队参加初赛,经过初评、面试和复赛暨导师选拔赛,产生了20支晋级决赛的创业团队,在来自上理校友创客联盟的32位导师的全程带领下,大赛最终注册成立公司14家、实现盈利10家、获得融投资4家、获得各种大赛奖励4家,创业比赛的转化率(除去放弃比赛的4个团队)也达到了87.5%。“创客带创客”在上理工已经形成一种学生创业新现象。 其实早在2009年底,上理工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方向)的试点班(创业班),让社会对上理工创业教育成效刮目相看,创业班至今已经是第三期,据最新统计,创业班首期毕业26人,有21人在创业,5个创业团队,一期创业转化率达到了80%以上。 除了创业班,上理工为创业教育搭建了全覆盖、全过程的“点线面”创业教育体系。从“面”上来看,全校各学院共开设了50多门创业公选课,另外学校以创新创业能力达成为导向,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类4个必修学分,并实施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在“线”这一层次,学校对有志于以所学专业进行创业的学生,开设了“创业管理”第二专业,通过修读约50学分创业管理和创业技能课程,培养“专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在“点”这一方面,学校基于严格的遴选机制,对具有强烈创业志向并具备突出创业潜质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创业班),单独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教学模式突出“实战”要求,倾力培养创业管理精英,毕业后可取得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毕业证书。 创业怎么教? 在组织学校校友创客联盟参加大学生创业比赛的校友工作联络处处长潘淑平看来,创业教育做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氛围营造,从深层次来看就是大学文化是否有助于创新创业,学校机制是否有利于推动创业。 上理工经过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七个环节,一是创业通识课程,开通了“创业基础”、“大学生领导力”等20多门创业类课程;二是推出“国家-上海市-学校-学院”四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三是创业能力综合培训,建设了大学创业教练营和大学生领导力培训基地;四是创业班的试点;五是校外创业导师的指导;六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培育;七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 由校友创客作为导师带领学生创业的例子并不鲜见,但是像上理创客联盟这样有组织、成规模并且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创业的案例却并不多见。长达9个月的比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导师跨界组合,全方位为学生创业护航。30多位创客联盟导师组成了8个导师团队,形成了“互联网+”组、服务业组、先进制造环保业组等不同领域校友创客的跨界组合,他们以敏锐的市场嗅觉、专业的技术指导和风险控制力,纯公益地为参赛学生提供实战指导,这种模式大大增强了比赛的吸引力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中国好声音”式的导师学员互选机制。通过“创业队伍陈述、导师提问并举牌、战队选择”形式,最终完成导师与参赛团队的互选及匹配。校友创客导师依据创业团队项目的“创新点”、“孵化价值”和“现场表现”为每个创业团队打分并选择自己希望指导的创业团队。比赛现场多次出现了几个创客导师竞争同一个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纠结选择哪个创业导师的场面,既紧张激烈,又精彩纷呈。 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采取“导师PK”制。在复赛基础上由创业团队和创客导师联合组成团队进行终极对决,导师成为创业团队中的一员。由导师带领各组的创业团队去行业企业见习,引入专业投资人对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评估,并进行团队创业能力评估与创业实践成果展示。在设计决赛总成绩时,组委会经过讨论决定将项目落地、运营业绩、团队执行力、投融资、导师参与度等纳入成绩中。 校友创客带学生创客的奇妙组合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基于一种双赢关系还是情怀支撑,校友创客导师对学生创客的指导总是尽心尽职,“创客带创客”模式把从学校层面的创业教育体系的七个环节的关键要点都贯穿起来,并打通各环节的关系。在大赛当中,创客导师们经常放下自己公司业务,利用自己多年创业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的给予学生团队指导帮助,冒着酷暑、花费大量时间为参赛学生提供实战指导、带着团队跑市场、介绍资源、介绍业务。其中一位导师为学生创业团队介绍了上百万元的订单,更有多组导师自己出钱购买学生创业者的产品或服务,让他们赢得人生的第一桶金。通过这种长时间、近距离的交流,使学生在项目实践执行、商业模式打磨、团队合作能力及对创业和市场的认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校友创客参与的创业大赛自开赛以来一直秉承“导师参与创业、项目要求落地、团队注重实战、成绩依据实效、比赛只求干货”的理念,始终发挥“上理创客联盟”的校友导师的资源和创业经验,注重实战,帮助上理创业学子完成从“纸上谈兵”到“项目落地”的转变。如果说两年的创业班是解放军的“正规军”,那么此次长达9个月的校友创客参与的创业大赛就是解放军的“野战军”,是创业教育的“浓缩精华版”。 创业教育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创办企业吗? “创业教育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创办企业,而是让学生取得可持续发展,大学的根本宗旨还是培养人才,我并不鼓励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上理工创业班班主任吴满琳教授说。她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创办企业是一个狭义的观点。从广义上来看,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突破现有的资源约束,发现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吴老师以自身为例讲到,她开设创业班的过程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当时的学校并不具备开设创业专业的条件,创业专业在教育部也没有相关目录,自己开设创业班就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是一个突破,这就是创业。 创业教育最核心的是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上理工创业班的学生每天都要出早操,校园里面经常看到几十个扛着旗帜,喊着口号,在校园里跑步的学生就是他们;创业班上课不能迟到,迟到要罚款、做俯卧撑……创业班的学生要求会听、会说、会做、会写、会看,吴满琳认为,不能以是否当老板、是否创富来评价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提起学生的精气神,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业班的学习让学生有了与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竞争力,吴老师介绍说,在第一期创业班学生当中,有多位学生一毕业就进入到麦德龙这样的大企业做部门主管,而不是从基层开始做起。企业看中的就是创业班的学生拥有不一样的能力。创业班的学生有读研深造的、出国留学的、就业创业的,吴满琳坚持这样的观点,只要学生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即可,这就是成功的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