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举全场之力,聚全民之智,集中各类资金和力量,咬定“精准”二字拔“穷根”,成效显著。 提高意识确保精准 创业农场拥有耕地面积56万亩,总人口1.6万人。为了确保扶贫责任落实到位,农场党委与管局签订责任状3份,与基层帮扶单位签订责任状13份,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责任倒追”,建立考核纪律,全场召开扶贫推进会2次,各类小型扶贫推进会16次,提高了全场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参与扶贫的意识。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通过在全场范围内开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工作,严格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识别标准、程序和贫困户退出标准、程序,对255户438人进行精准对标识别和核查,将不符合贫困标准的191户316人给予清除,将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51户100人进行退出,确定了纳入帮扶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22人,其中因病致贫8户12人,因病因残致贫2户3人,因病因学致贫3户7人。 为保证精准对接,农场坚持全民参与、全民扶贫的原则,实施“多帮一”责任帮扶体系,即“帮扶场领导+帮扶单位+机关党员干部+驻场单位”帮扶一户贫困户,做到帮扶全覆盖。为了方便贫困户与帮扶干部及时对接,农场制作了帮扶明白卡发放给每户贫困户,各帮扶责任人每个月开展走访帮扶工作至少2次。为保证农场扶贫资金落实到位,打破资金短缺瓶颈。农场继续提取200万元作为帮扶周转金,通过无息贷款的方式发放给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确保帮扶资金有保障、无缺口。农场为精准扶贫服务中心拨付50万元,用于保障农场贫困家庭在产业、生活等各方面的救助工作。 分类施策扶到点上 治标不如治本,输血不如造血。创业农场在帮扶措施上,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农场采取“农场出资、扶贫对接单位+贫困户出劳、收入归贫困户”的方式,把20万棒木耳菌棒无偿分配给有种植意愿的9户精准贫困户和11户贫困边缘户种植。各帮扶单位通过技术指导、劳务帮助、联系销售渠道等途径,对贫困户的木耳栽培进行全程跟踪。据统计,每栋大棚收获干木耳约320斤,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7000余元。 在农场的带动下,各扶贫单位也因地制宜开辟扶贫项目,且收效显著。第二管理区帮助其贫困户申请2万元无息贷款,并提供场地建舍养鸡,为贫困户增收5000元;第七管理区将精准扶贫与大棚二次利用结合起来,免费为其帮扶的贫困户提供20栋育秧大棚,种植大豆,为贫困户增收1500元;农业服务中心为其帮扶的贫困户提供了3200平方米的养鱼池,免费为其购买鱼苗1000尾和饲料,年底为贫困户增收4100元。为了给贫困户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部分帮扶单位还为8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安排临时用工、环卫工、养路工、售货员、收银员等就业岗位,确保他们有持续收入,做到稳脱贫。 针对贫困户多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农场建立了“基本医保+一站式医疗救助+慢性病补贴+大病救助”的救助体系,为13户22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明确签约的家庭医生,为贫困户提供了492元10项健康体检,并发放慢性病补贴、阳光医疗保险补贴等。还针对因学致贫的3户贫困户,落实上级有关教育扶贫政策,采取了学杂费、书费减免和学费补助等措施。在取暖救助上,除民政局每年每人给予的656.05元取暖补助外(共计5636元),农场为12户贫困户报销取暖费22551元。 扶贫扶志激发动力 贫穷不是天生的,农场积极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充分激发自身潜能,为贫困户“量身订制”技能培训计划,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农场发挥科技园区、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贫困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用菌种植和畜牧养殖技能培训,并派贫困户到东宁市参加了为期15天的黑木耳生产及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产业致富能力。 在思想认识方面,农场建立的“党支部+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了党的温暖,使农场党组织像一块强大的吸铁石,把贫困户吸引过来。贫困户王顺和低保户温欣两人在农场帮扶下,2017年通过养鸡、种木耳甩掉了贫困帽子,在农场扶贫办的介绍下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使他们的精神风貌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全场贫困户树立了榜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