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佩尤互联网研究中心(Pew Internet)近日发布了一项报告,称想知道一个美国人兜里钱多钱少,只要看他对网络的粘性就行了。这份报告是在对之前一份关于美国人数字鸿沟的研究 基础上进行的。他们甚至找到了一个收入的临界点,临界点上下两部分群体的网络粘性截然不同。 其实不用研究,光是用脑子想想也会觉得这个结果可能会比较靠谱。毕竟电脑厂商和宽带都不是慈善机构,no money no talk。但关键是佩尤中心同时还发现,即便是在有相似上网条件的群体中,低收入人群依然=低网络使用人群。 这份报告的作者吉姆詹森(Jim Jansen)在接受《Fast Company》杂志的记者采访时说,倒不是相对收入低的人上不起网,上网还是挺便宜的,但是相比较而言收入越低的人越不常上网。这里面最主要的,可能还 是越有钱的人越知道如何从上网这个行为中的得到好处,知道如何利用网络,甚至如何从网上谋利……这么说似乎是有点说穷人的智商更低的意思。 这份报告是在综合研究了佩尤中心2009年到2010年间所做的3份调查结果之后得出的。它将美国家庭的网络粘性与收入的关系分成了四个区间:年收 入低于3万刀,3万到5万刀,5万到7.5万刀以及高于7.5万刀。有超过3000人参与了调查,问题涉及这些家庭上网的频率以及会使用到的网络应用包括 哪些(如收发邮件、浏览新闻、订机票)等等。 不出所料,更富的人上网更多。在收入最高的那部分家庭中,自家装了宽带的比例达90%左右,而年收入低于3万刀的则只有40%。对此,詹森表示: “我们尝试过用其他变量来解释网络粘性的差异,比如城乡区别、教育程度、民族、性别、年龄等,但都没有收入来得更有说服力。”(是的。年收入就算1万美 刀,也用得起宽带啊,绝对是认识和觉悟问题。) 同时,詹森还发现,在这项研究中,3万刀到5万刀总是个临界点。我们举个例子:参与调查的人当中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群,只有67%会去网络上仔细地 查一样产品的资料,比较它的价格和性能等等。(比如要买个相机,就会canon啊或nikon啊,先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哪个性价比更高,诸如此类的。) 而超过这个收入的人群,比例一下就蹿到了81%,上升了整整14个百分点。但收入再往上,上升的幅度就小了。收入越高,两个档次之间的差异就越小。这一现 象在其他一些上网行为中也同样出现。 詹森认为这样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如果继续对此做更深入的研究,也许可以在技术与人的行为目的之间的关系中找到更为普遍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