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者:选项目如谈恋爱 "麻烦"里寻找商机
时间:10-24 20:1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80后”青年创业者王海元“发明”了一种与快递截然相反的邮递方式——慢递。他们办理的,是一种给未来的某个人写信的业务:投递时间,可以是一个月后、十年后,甚至更久。
“选择慢递作为创业项目是我成功的第一步。”王海元在近日参加“寻找梦想行动派——‘80后’一代分享记”时说。当天不少参加活动的“80后”创业者表示,选择创业项目虽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却至关重要。 世界创业实验室一项研究表明:选择的创业项目一定要有“根”。“根”就是项目生命的根子、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这可以形象地归结成4部分:别人没有的,先人发现的,与人不同的,强人之处的。
邯郸“80后”青年赵瑞凯对此十分赞同。2005年他在南京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给人“跑腿”,他们提供市民各种生活细节里所需要的服务:购物、快递、买票、交费、献花、员工租赁……
一开始,赵瑞凯在等公交车时看到一个老太太买了很多东西,艰难地挤上公交车。他当时就想,如果有一家公司能专门为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服务该多好。此后,赵瑞凯和伙伴经过策划,成立了跑腿公司。
赵瑞凯认为,自己的项目选择就是“从别人的麻烦里寻找商机”,他的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跑腿公司”,他的创业团队就是比别人先发现了这些寻常生活细节里的商机。
王海元“发明”慢递,也是缘于寻常细节里的一个巧合。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去丽江旅游,给另一位朋友寄明信片,结果一个月后,在大家都忘了这件事时,明信片才寄到。王海元想,如果这张明信片是朋友故意要让它一个月后到达的呢?说不定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需要,想在以后某一特定的时间给别人送去些什么。就这样,和之前所在咨询公司的合作伙伴讨论后,2009年,王海元和伙伴开始做起了慢递业务。
王海元和赵瑞凯的创业有相似之处,“80后”的他们敢想敢干,创业项目的选择看似偶然,却顺应了市场需求,个性又务实。
“80后”青年创业者周圣凯选择的创业项目,则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他曾任厦门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所学专业是软件工程,毕业后曾在一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年薪10万多元。
然而,周圣凯对互联网行业的兴趣,最后促使他决定辞职,和同学一起创业。他们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专门为网络游戏爱好者搭建交友互动平台。
他的合作伙伴,有著名IT跨国公司从事核心产品开发的项目经理,还有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等,但无一例外,都是对IT业极有兴趣的年轻人。基于共同的爱好,他们创业之路虽然走得辛苦,但大家都乐此不疲,充满斗志。
王海元把经营慢递业务比喻成兴趣与职业的完美结合,他和女友都有制作手工艺品的爱好,两人在这方面的小天赋,为慢递业务增添了不少亮点。
邮局门口的电线杆上挂着一个印有可爱熊猫的圆形灯箱。柜台前,3排各式明信片可供选择:空白的牛皮纸明信片,顾客可以随意在上面写写画画;印着邮局logo的手绘明信片;拼图明信片,客人可在写好文字后,将其拆开装入信封。除此之外,一系列“文化”明信片也别有情趣。这些创意,不少是王海元和女友的杰作。
“要是我没这兴趣,可能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多玩意儿。”王海元说。
“选项目如同谈恋爱,你首先要对它有好感,才有发展的可能。”一位多年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大学老师表示。
尽管满怀热情,周圣凯和他的创业团队却不是毫无准备。
“把各方面可控的风险都降到最低,我才让大伙辞职跟我一起出来创业,所以创业前还有一段很宝贵的创业准备期。”周圣凯说,“创业嘛,其实也是一个项目筛选的过程,哪里都不能留下问题,否则就会给创业带来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