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田区的景田北有一块4500多平方米的园区,从外观上看这里更像是一所学校。在这个由福田区政府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的技能培训创业园里,有57个经过层层筛选进入的创业项目正在悄悄生根、发芽、壮大。园区里的新生代建设者们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依靠创意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拓宽视野,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生力量。 海归女孩开品牌包装公司 庄银相是福田区皇岗村长大的女孩,土生土长的“富二代”。庄银相继承了父辈勇于开拓、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庄银相从英国学习摄影毕业回国,与另外两个从英国毕业归来的股份公司海归青年走在一起,创办自己的企业。他们成立的+86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间结合创意、品位、热诚和经验的专业多媒体策划公司,主要经营建筑摄影、宴会摄影等业务,远期目标是打造一个多媒体品牌包装公司。 庄银相告诉记者,出国前她在深圳高职院学习平面设计专业,那时她就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她与好友刘湛辉在学校的摄影协会分任正、副会长,常常参与各类摄影、设计方面的,像是帮一些服装公司新款时装拍摄宣传照,或是为一些公司做品牌策划设计画册等。在英国学习摄影后,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更多的实践,庄银相更加坚定要把自己的爱好作为事业发展。 创业光有热情和经验可不够。庄银相坦言,筹备过程中她和另外两个同伴才知道成立一家公司有那么多琐碎的事情要考虑。“我们在专业领域里有想法、有经验,可是处理那些事务就不行了。还好创业园帮了我们大忙。”庄银相说,刚成立公司,他们对要准备些什么一知半解,创业园不仅为他们“跑腿”提供租赁合同、工商、税务登记注册等一条龙服务,还定期开展创业政策答惑解疑工作,还联系相关部门单位进园区现场指导和受理创业者填报优惠政策申请材料。公司很快上了轨道,创办以来已经承接多个企业庆典的摄影和现场策划业务。 创办自行车连锁租赁店 深圳市凡骑自行车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自行车租赁业务的公司,开展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24小时自助租赁服务。公司负责人江细波是深圳大学2008届毕业生,该项目已为深圳市民提供服务突破上万人次。目前公司自营单车租赁点8个,已建和在建的加盟点有20多个,雇请工作人员多名,拥有自行车500多部,业务跨福田、南山、宝安三区并将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深圳市。 江细波给记者演示了自助借车的过程。他用一张深圳通在一个形似超市储物柜的铁轨前一晃,铁门弹开,推出一辆小巧的红色小轮车。这辆经过折叠的小车,使用前需抬起车头,扳动车蹬,调整车座高低就可以使用。 江细波告诉记者,这套自行车租赁系统采取会员制,市民凭深圳通卡号和身份证号码登录系统后,便可在任意一租赁点刷卡租借自行车。计费方式分为计时、包月,且一张卡只能借一辆自行车。会员包月是30元,可无限制使用,如果会员计时使用,则是1.5元起价,之后每个小时收费5角。正式成为会员前,客户需往深圳通卡里充值200元作为押金。非会员临时使用每小时3元,一整天15元。 江细波对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未来发展颇有信心,他的计划是在全市设1万个租赁点,以自助式和加盟式遍布小街、城中村、公共场所、公司、报刊亭和便利店。“今天,我们刚刚又签下龙岗一个租赁店。”江细波兴奋地说。“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深圳的绿道网建设也已全面铺开,自行车短途出行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这位不满30岁、深圳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出身的江西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推出全媒体白领消费杂志 来自山东的李东兴,来到深圳已经6年了,这也是他的父辈曾经打工拼搏的城市。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一个白领工作机会,而是创办了紧密链接深圳高端圈子的直邮杂志《特区生活》。他和伙伴们在推出平面纸质杂志的同时,还同步推出电子杂志和手机杂志,实施刊、网、手机终端并具的立体互动式传播。李东兴的目标是要打造深圳首个全媒体的白领消费杂志。 记者注意到这本《特区生活》,印刷精美、内容也很充实。在《特区生活》办公室里见到杂志主编李东兴时,并没有其他人在。记者以为是周末放假,李东兴告诉记者,那天在会展中心刚好有个珠宝展,大家都去那边了。确实,这是一个与时尚和市场联系紧密的行业,去各种展会搜集信息、联系客户是直邮杂志人的必修课。“我们已经出了两期,十几个人的团队,首期发行量5万份,广告月收入近60万元。”李东兴告诉记者。(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实习记者 何可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