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曾经有个项目,大家都认为不该去做,但是有个工程师特别爱这个项目,他不在乎别人的意见。有人告诉他:这个不符合你所在团队的方向。他不听,最后李开复只有告诉所有人:这个项目已经正式被取消了,以后也不可以把名字提出来。 李开复也觉得过于温和了,才让这种失败项目活了一两个月。他在反思,这个项目,很多人都不认可,这个项目没有经过批准,没有立项,也没给钱,但就是没有人出来把它杀掉,原因是什么呢? 资本与创业环境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时,俞敏洪是第一批投资人之一,“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投资人,我是冲着李开复人品与中国互联网未来去的。我对回报没有预期,能把本钱还给我就行了。就算有了回报,我也会不断增加投入,这是对中国年轻人创业的鼓励。”俞敏洪说。 美国中经合董事长刘宇环也是创新工场第一批投资人之一,他与李开复认识12年了。“李开复聪明,有理想,做人做事很稳当。我非常敬重他的人品,他身上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中国美德。”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些都是主流商机,开复有资源和人脉,切入的时机也恰好,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投开复,对回报的期待一般是3-5年,甚至7年。”刘宇环说。 创新工场的投资人分三批,第一批他们可能不需要看任何东西,只看李开复在里面就投了;第二批可能觉得李开复不错、团队也不错、项目也有前途,大陆市场很重要,像美国硅谷银行、联发科就是这样的;第三批就是纯粹的财务投资,比如美国一些大公司的退休基金。 创新工场最爽快的一笔融资只花费了30分钟。一名欧洲投资人在创新工场呆了30分钟,李开复和他聊了聊中国,没有谈创新工场。对方回欧洲后打来一个电话就给创新工场投钱了。李开复也遇到过很麻烦的,对方公司里有几个人非常反对,创新工场这边都以为没希望了。李开复还是去拜访了对方两次。第一次送了他自己的书给对方,第二次反对的人说:“我看了你的书,你做的事情很有价值。”“在我已经觉得无望的情况下,峰回路转,我挺开心的。”李开复说。 不过,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毕业、乐啊网创始人田鸿飞发现中国目前的经济秩序比他想像的糟糕很多,他曾在美国工作近十年,他在美国成立一个公司,就是填一张表,那个表本身就不超过一百字,写上名字,写上几个数字就可以了。注销比较麻烦,需要填写很多税表。他认为中国不太适合创业。假设他的公司,创新工场投了十万元,田鸿飞只出五万元,按中国法律,创新工场应该占2/3,田鸿飞占1/3,他觉得很不合理。“但中国的法律不承认,我们必须走很多弯路。如果是技术入股,还得经国家认证。你说你技术牛不行,得国家给认证。” 洪波认为,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不是特别好,“从政策上说,限制比较多。今年上半年44万家网站就消失了。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政策监管对于很多小创业公司不利,各种门槛在不断提高,对草根创业是一种排斥。” 另外,目前的竞争环境对创业型公司也不太有利,“如果有价值的项目,基本上大的互联网公司也会做。这样也会抑制小型创业公司。”洪波说。 巨无霸可能会介入创新工场投资的领域,李开复说:“当然要考虑,第一不要介入巨无霸的核心项目,第二是不要介入它可能会进入的、可以和它的优势捆绑在一起的领域。第三,当找对了方向,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小公司的优势,小公司可以跑得更快,小公司可以没有包袱,大公司往往要顾虑到。”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态,就算做了十足的准备,但也会出现你明明做得好好的东西,巨无霸介入了,把你压死了。那我做十个公司,被压死两个就认了,那能怎么办呢?”说这句时,李开复撇了撇嘴,摊开双手,眼睛往天花板翻了翻,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政商环境李开复不仅被一些大学生崇拜,也是中国政府要树立的一个标杆,各地政府都给予了创新工场不同程度的方便。 据《南方周末》报道,创新工场在中关村第三极大厦1700平方米的新办公室,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将免除他们三年的房租。9月8日,创新工场在这里举行了一周年发布会,这是个具有现代艺术感的办公室,并且是利用环保、便宜的材料,和普通办公室装修费用差不多。 去年底,李开复接到了好多城市的邀请,比如重庆市委书记、台湾马英九、南京市委书记、杭州市长。几个月前,李开复再次接到深圳市市长、成都市市长的邀请。大概有六七位市委书记或市长亲自和李开复及创新工场团队促膝长谈,希望把创新工场这种新模式能够引到那边去。 去年10月,国务院一位局长,亲自到创新工场考察,双方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局长一上来就说:开复你听听我描述创新工场,看我的理解对不对。“这位局长想在IT界以外复制创新工场的模式,比如说,国家有没有可能用资金、人才在制药业、传统制造业,以及别的行业来复制创新工场。” 王肇辉介绍说,杭州市希望李开复在杭州也开办一个分公司,但创新工场暂时未能考虑。杭州市于是自己办了一个“杭州市创业工场”,杭州市蔡市长在讲话里提到:北有李开复创新工场,南有杭州市创业工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