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干部给所有的青企协会员打电话、上门拜访,说动了一大批企业家出来“带徒弟”。团市委把企业家的情况公示,由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家进行双向选择,结成“对子”。 大学生创业者、杭州冠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蒋海军回忆起导师、恒生电子董事长彭振刚给自己企业把脉时,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做企业,要么给客户省钱,要么帮客户挣钱。”受此启发,蒋海军取消了原本执行的对客户收费的政策,几个月后,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增长。 导师带给大学生创业者的,不仅是经验,还有资本、客户。郭锦斌的物联网创业项目得到了温州企业家贾友钢的青睐,他不仅帮郭锦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还投资100万元。 整合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力量,以“导师+项目”、“导师+资金”或“导师+产业”等模式,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导师带徒弟活动,畅通对接渠道,搭建帮扶平台,为创业青年提供产业链接、产品对接、市场对接、信息对接、技术对接、经验对接式的指导,是杭州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探索出的模式。 同时,深化“导师带徒”活动机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导师坐诊”、“导师接待日”、“创业沙龙”等活动,为近1000人次的创业青年提供面对面答疑解惑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的问题。目前,385名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青年企业家经团市委牵线与545名创业大学生结对,导师以投资入股、贴息等形式,向结对的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一期投资4151.2万元,45个徒弟与导师建立了业务关系。
做创业大学生的“娘家人”
大学生创业者、口福网CEO刘伟曾经找过团市委,说自己招不到员工。大学生找工作,都愿意去成名的大企业,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有谁愿意去呢?针对这一普遍性问题,团杭州市委积极与市劳动保障部门沟通,把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纳入市财政统一补助范围,以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名义统一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大学生见习训练基地的认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申请企业见习人员补贴,享受市里统一的每月770元及保险的补贴。 “现在,我的企业雇了8个员工,他们每个月都能领到市政府补贴的770元,大大减轻了我的成本。这项政策极大支持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刘伟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共吸收会员2180名、在杭高校创业社团108个。以此为引领,在13个区、县(市)和80%以上的乡镇(街道)成立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初步构建起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搭建了融知识学习、政策宣传、项目孵化、团队合作、权益维护、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平台。
在构建融资服务平台方面,团组织牵头与6大金融机构合作,创造出了针对创业大学生村官、优秀青年、团干部、大学生创业者的新型金融产品,为创业青年放款2.9亿元;帮助54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2568万元的政府资助;成功举办4届杭州大学生创业项目交易会和创投对接会,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1亿元。 团杭州市委书记黄海峰表示,在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他们的思路就是:用好政府政策,争取市场资源,整合团内力量。 如今,在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创业大学生郭星良送来的3个字:“娘家人”。如何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把各级共青团组织打造成创业大学生的“娘家人”,正成为杭州市团干部思考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