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里干了两年之后,机会来了,那时刚好国外新流行一种电子工艺品,一般是各大企业做广告用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当时是供不应求。他姐姐的厂里要做的话,就要再投入资金,改造生产线,招聘技术人员。她姐姐觉得这样生产线拉得太长,产品过于分化可能不好。——她们一家人包括老总都是北方人,却有着南方人一样的精明——于是老总跟她借了一笔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出来自己搞。小打小闹买了几台机器,也没有注册,七八个人,租一套普通的民房,请了自己家一个亲戚过来管事,就开工了。 老总不参与车间具体的生产管理。什么事都交给他的厂长,——厂长对他直接负责——。他自己主外,每天跑客户,采购原料,了解市场。回到公司有时间就经常往车间跑,看生产进度。刚开始做来料加工,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尚处在摸索阶段。有时做出来的东西简直就是惨不忍睹。自然不赚钱了,员工工资、房租、水电费还得按时支出,头两三个月总共亏了有几万块。不过也没有白做,至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处事不惊,稳中求胜——这是我最佩服老总的地方,换做别人可能早趴下了,不干了。这时他在分析了主要的原因之后,认为市场容量还是没有问题,只是产品的供货期问题,于是决定扩大生产,搞标准化。还是在原来的地方,租了一个标准厂房,正式通过了注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十几台新机器,以前的机器不好用的,一律淘汰。新招了几十个员工,都是些看起来比较灵活的小伙子,小妹妹。然后从人才市场招了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主管,统一培训他们。等到这一批工人都成为骨干的时候,从中提了几个比较聪明的做各生产段的管理人员。 好不容易这才稳定住局面,还是亏,只是比起前面要好多了。这时刚好是这个市场发展的最好时候,大大小小的类似的电子厂渐渐多了起来,市场却还是没有饱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出一点货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大部分有点实力的都选择多加机器,多招工人这个思路。还有的自己业务做不完就外包给别人,从中赚取差价,别人也做不完再转手给第三家——但这样一来质量就不好保证了——。老总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市场迟早是要淡的。(他的原话)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他的公司的。这时公司创立也不过三个多月。 别看老总虽然不参与公司车间的具体现场管理,他对车间的一切情况都了如指掌。他马上叫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给拟一套奖励机制——在加强车间管理的同时——对比较重要的岗位实行每月一评,从高到底给予不同的奖金。这样有的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加上奖金竟然比低层的管理人员工资还多。积极性自然高了,产量上去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老总在没有盲目增加机器和人员的情况下总算渡过了企业的发展期。公司开始盈利。到非典之前,公司凭借良好的供货期在这一行中站稳了脚跟。这时市场容量正处在最高点,不断有新的同行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盛极必衰的道理在当时没有几个意识到——。当时车间的机器设备由于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点开始影响正常的出货期了。而且更大的困难来了,众所周知的非典。整个行业事先连一点征兆都没有,一下子淡了很多。——当时很多行业可能都差不多吧?——还好,老总在这个时期里,已经开始着手置换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并且进一步强化车间管理,开始控制产品质量——当然前提是要保证供货期——就这样非典过后,市场开始有点复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