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邱文钦的33家文具连锁店和一家文具分公司已开遍了深圳、北京,他的身家早已过亿。这个目不识丁、靠打工起家的“潮州大佬”,是怎样靠卖这种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而登上了梦想的“珠穆朗玛峰”呢? 童年不幸,他落得目不识丁 邱文钦的童年是不幸的。 1970年,邱文钦出生在广东陆丰县碣石镇一个偏僻的农家。在他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8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人间,从此他成了孤儿。没有人照顾他,他与大他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那会儿,别说上学,就连一日三餐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命运逼得小兄弟俩只得放下书包,扛着锄头赤脚下地种田。每日在农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太阳底下最可怜的人。 那时,他们不仅每日自己做饭、洗衣,计划着花家中的每一分钱,而且每每劳累了一天后,回到家也没有个人嘘寒问暖。小兄弟俩想起记忆中有父母关爱的幸福日子,常常变得泪水涟涟……那时,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上书包上学时,邱文钦就会忍不住投去羡慕的目光,他在心中一千遍地想,等以后自己有了钱,一定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堂。但这个童年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后来成了珍藏在他心中的一个最神圣的记忆。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1985年。15岁的邱文钦和哥哥在姑妈的安排下,拜当地的一个木匠为师学做木工。每天跟师傅学拉锯子、推刨子。为了能尽快学到真手艺,兄弟俩还想方设法去讨师傅欢心,不仅免费给师傅打工,还包揽了师傅家所有的粗重家务和田地里的农活。就这样,从早到晚,兄弟俩在高强度的劳动和学习中熬过了3年光景。这3年里,邱文钦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学苦练。 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终于师满出徒,学得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当时,按照他们学得的手艺,在当地混口饭吃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两兄弟从此完全可以脱离那种忍饥挨饿、靠人施舍过活的苦日子。 1988年,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离乡去陌生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兄弟俩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后来,兄弟俩一合计,决定一起外出打工。邱文钦想:与其靠手艺在家中仅仅混一口饭吃,终究难有大出息,不如出门闯一闯,说不定就闯出一番天地来了。再说自己有一技傍身,走到哪里都不至于被饿死。1988年年底,兄弟俩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借到了240元钱,兄弟俩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当时的深圳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连一条像样的公路也没有,但所到之处都是机器轰鸣之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看到这一切,邱文钦身上的血顿时热了。他庆幸自己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 然而,深圳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好找工,兄弟俩在街头浪迹多日,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搞装修的老乡。老乡看他兄弟两人忠厚老实又能吃苦,就收留他们在工地做工。 兄弟俩在深圳总算有了落脚之地,自然对收留他们的老乡感恩不尽,只知道拼命地干活。在老板手下,每天他俩活干得最多也干得最好,不管刮风下雨,工地远近,都随叫随到,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第1个月,兄弟俩各领到了330元工资,除去90元的生活费,还有240元钱。兄弟俩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挣这么多钱,晚上住在四壁透风的工地上,邱文钦把揣在怀中的钱拿出来摸了又摸,辛酸和欣慰、感慨与激动交织着一股脑地涌上心头,使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想着深圳的钱这么好挣,邱文钦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深圳混出个模样来! 在老乡的工地上做了1年多的小杂工,到了1989年年底,兄弟俩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攒到了4000多元钱。邱文钦心想:自己老是一味地给别人打小工,可能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兄弟俩决定跳出来单干。他们在黄贝岭租了间每月200元房租的铁皮房,印刷了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派发,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由于没有本钱,他们只好从别的包工头手中再转包下工程中所需的木工活,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承担什么风险,也能从中赚一份比以前给别人打工多几倍的钱! 由于兄弟俩的木工手艺好,加之做事又认真负责。由此在装修这个行当中,兄弟俩口碑好、人缘好,许多对他们业务十分满意的装修住户,又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于是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好,到了1990年,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兄弟俩已经可以自己扯一干人马独立承揽整个家庭装修工程了。 商海里捞出一根“金稻草” 邱文钦一边承揽着自己的装修工程,一边在四处寻找别的赚钱门路。1991年冬天,机遇终于光顾了诚实肯干的他。 这一年,邱文钦一个在深圳市东园路开名片印刷店的老乡因生意不景气,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承费只要三四千元。经过一番市场调查,邱文钦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和店子一起接过来的还有原来店里的2名员工。 这是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小店,一台破旧的手摇名片印刷机就是店里全部的生产设备,但邱文钦却是兴奋异常,因为这是一间属于他自己的店子,第一次做老板的他被创业的激情撩得激动难抑…… 店子所处位置不错,然而生意却不景气,邱文钦认为主要是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造成的。于是他马上制订一种激励制度:规定员工每联系印刷一盒名片,就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提成10%。此举一出,2名员工也一改以前那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每天想方设法为店里联系业务、招揽生意,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不久,邱文钦名片店的生意做活了。 但由于名片店里机器设备老化,每天无论邱文钦怎么紧张,最多也只能印制二三十盒名片,除去成本、房租和员工开支外,也就所剩无几了。他想更换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但他一打听,更换一台新的名片印刷机器,差不多要上万元,而邱文钦一下子又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这使他又犯了愁。(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