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除夕,浙江台州黄岩一个半山上的居民区。一个10岁少年吃力地拎着一桶水,艰难地沿着石阶往半山一幢亮着灯的房子行进。水有些重,少年上几个台阶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周边噼啪的鞭炮声没有吸引这个少年,他似乎在想着什么。 当这个少年第二次出现在山脚的水井边时,他的身边已经多了一个比他高半个头的少年。两个人抬着一桶水在石阶行走,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 30年后,当年这个名叫谢宏的少年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婴童食品企业―― 贝因美“王国”的领军人物。 他明白这辈子要干什么 故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只有10岁的谢宏已经懂得借用人脉资源。“帮我抬水的少年现在是老家一个村子的村委会主任,我们还经常有联系。”谢宏轻描淡写地说。但对朋友重视和信赖,这种朴素的伦理在谢的成长中数次起到关键的作用。“父亲是个小学语文老师,自认是朱熹嫡传弟子,话语不多,但强调我恪守一些传统的道德原则。”在 贝因美发展壮大过程中,传统道德文化产生了许多难以估计的现代商业价值。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一些纯粹的商人所忽视。 1980年,15岁的谢宏成了杭州商学院当年最年轻的学生。毕业后谢宏成了杭商院最年轻的留校老师。在校期间,他对商学院西方商业理论著作十分感兴趣。“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就通读了不知多少遍,有效管理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学时代我非常低调,虽然交了很多朋友,但我的思想是孤独的,现在回头想来,我的很多商业思想都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深入了解他的经历与人生哲学,会发现他是一个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儒商’。”他的朋友这么评价,“他15岁就明白了这辈子要干的事情了。”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舞台 在自我编织的商业梦想中,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对市场的认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议家里开一个面包厂。“那个时候妈妈帮别人缝制衣服,很辛苦。”谢宏母亲的面包很快在黄岩家喻户晓,很多小贩都排队来进货,没多久面包厂变成了食品厂。 谢宏表现出了对商机的敏感和前瞻性。早在1987年,亨氏“婴儿营养米粉”进入浙江市场。而国内食品生产厂家则用传统的乳儿糕、荷花糕等来满足婴童断奶后的市场需求。谢宏敏锐地意识到“断奶期食品”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他坚信中国应该有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婴儿配方食品。 “我真正有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什么是最适合自己去做的。”谢宏坚定了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如果自己按照中国人的口味研究出米粉配方,应该可以打破洋品牌垄断米粉市场的局面。谢宏已清晰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无数次推盘自己打造中国奶粉帝国的计划,他甚至为自己还没出生的“宝宝”取了一个颇具存在主义意味的英文名字――BEING-MATE(中文直译为“生命伴侣”)。 一个答案那就是成功 1991年暑假,谢宏速食婴幼儿营养米粉的研究工作取得成功。那个晚上,谢宏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呆了很久…… 第二天谢宏便开始四处考察可以生产自己米粉的厂家。“虽然非常想把配方快些投放到市场上,但我还是非常谨慎;这么多年的等待都过来了,我想亲自把它生产出来并放到市场上去和洋品牌竞争一下……尽管学校的领导给我留了回校教书的退路,其实我自己知道只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成功,没有退路。” 创业初期,当时每月只有300元工资,他咬着牙向台州亲友借了18万,买下了一个衰落的生产饼干的小企业超过50%的股份。但刚刚问世的米粉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个时候,谢宏注意积累人脉资源的优势帮了他大忙。老师同学的丈夫是个德国商人,这个商人接受了这个年轻人以及他的理念,同意投资谢宏的企业。 贝因美产品上市后集中优势抢占上海、江苏、浙江三个重点市场,谢宏又表现出了其营销的天才素养。一段不长的时间之后, 贝因美的销量就可以与国际巨头亨氏在长三角地区旗鼓相当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