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缺少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系统的培养体系。刘玉峰呼吁,有效规划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或创新创业管理专业的设置,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列入“国培”体系,提高创新创业师资的归属感和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或转入。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刘玉峰发现,这项政策中有16条内容都是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创新、服务于社会环境,并且在机制体制上要求突破。 “鼓励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之余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体经济的活动,要将这类活动记录进教师的工作量,与评优挂钩。学校配套各种各样的措施,塑造好小环境才能促成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局面。”刘玉峰说。 “我在广西一年见到的风投都没有在北京一周见到的多” 创新创业的洪流滚滚向前,教育的变革却是相对缓慢的。 “各个高校对于创业的认知不一样,学校专业背景和采取的措施不同,产生的东西自然不一样,所以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并不均衡。”邓汉慧直言不讳。 刘玉峰也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大学生“创业迁移”现象仍相对明显。 “很多人认为高职做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小打小闹’,无非是教学生开开小店铺。但我们要证明给他们看,高职院校也能做深层型的创业教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许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西部,学生来自广西各地,其中70%都是困难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也很高,想办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所学专业要密切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中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再创造。例如创业空间,都分布在每个二级学院,每个学院根据自己的专业来打造自己的众创空间,这也可以让专业教育跟创业教育进行更好的融合,带动专业的教学改革、技术创新。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特点,因为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差异性,不能全部的院校都是一样的模式,所以我们学校就因地制宜,立足于本地。”许明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它属于地方性高职院校,那就要为地方性产业进行服务。柳州是个工业城市,那学校就可以与柳州当地有名企业柳钢建立联系,同时跟企业的创新进行高度的结合,进行人才的互派,为培养老师挂职进行学徒制的培养。 高职院校跟本科院校有本质的区别,去掉就业实习一年,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两年。从时间上,高职院校就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开展创业教育。从地域上,地处西部的高职院校不可能像东部有那么好的平台,东部可以说是钱在找项目,遍地的风投,而西部严格意义上说连投资都少有。“我在广西一年见的风投都没有我在北京一周见的多,明显地感觉到东西部、本科和高职之间开展创业教育有本质的不同。”许明说。 刘玉峰建议,全面改善和推动资源支持的平衡性,对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加大资源投入力度,设立教育、人才、孵化器、产业园建设等专项,并持续支持,以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工作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与交融:创新教育最需要创新 “ofo这样的项目从北大创新创业的课堂中走出来,从微观看有很大偶然性,从国家社会变革的宏观看有很大必然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蔡剑9年前创办了北大创新学堂。他认为,北大的创新创业类似于一种自发形成的生态:源于本科、研究生、MBA、企业家等多层次、多学科的互动演化,核心是学生、教师、校友三方面的社群交融,三者的身份转化。 李俊表示,创业教育是所有教育体系中综合性最强,复杂程度较高的教育类别,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他举例,前两年有位学服装设计的同学在学校的“创业广场”开了服装设计与租赁店,专门给学生定制设计衣服,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逼着他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学习财务等知识管理店铺,毕业以后,他马上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跨学科的。但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基础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院长施永川认为,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分别将创业教育放入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教育学类乃至政治学类等不同专业学科,导致人们对创业规律认识模糊,对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存在较多质疑,关于创业的科研申报项目较少,获得资助比较困难,使得创业研究没有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普及。另外,创业学博士培养的缺失,更是直接导致了创业教育专业人员难寻和专业理论研究的乏力。事实上,企业开创远不同于企业常规管理,创业管理同工商管理也有着某些本质的不同。 施永川介绍,美国2662所两年制或四年制大学中,超过80%的高校提供至少一门创业课程,其中300多所大学提供创业方面的学士学位。 中国的一些高校也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吕爽老师知道,多部门的协调有多繁琐。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由团委、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或创新创业中心牵头,常常遭遇“职责不明确,无法统一的协调资源”。 在这样的困扰下,华信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有专职教师和专门场地来负责。校长担任学院院长,也是创新创业学院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是主管副校长。 虞璧苍介绍,清华大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之下有两个委员会,即协调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在这个架构下面,行政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任务的分配、学术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学位的设置,分工明确,盘活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他进一步解释,具体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探索跨院系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清华通过建立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双学位,从工科突破,与美术、设计、医学、生命、理学、经管、金融、人文等交叉,开设智能硬件、机器人和智能交通3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课程; 二是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清华建立了创新创业全校选修课和百门挑战性课程,这些课程属于清华创客实验室,不属于某个院系,各相关专业派出一名主任,共同组成联合团队,担任主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化与专业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