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匠精神”被视为职业教育的灵魂而受到推崇。近日,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在市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培训、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政策上不断创新突破,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上海明年将制定发布"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谋划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引进、使用、激励、竞赛等若干专项政策,发布技能人才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高素质技能人才受重视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上海在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政策上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一系列成效。截至2016年底,本市高技能人才总数超100万,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从2010年的25.01%提高到了2016年的31.1%;技能劳动者中,初、中、高等级比例达32:37:31,中高级技能劳动者比重明显上升,等级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合理。 上海已成功取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承办权,彭沉雷表示,这对上海的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影响深远。“一方面,它营造了一种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劳动技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把"培养"和"培训"这两篇文章做好。” “今天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和潮流,更加重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表示,未来,上海将在多方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加快建设多元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立交桥,服务青少年学生和劳动者大军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上海以中职-高职贯通以及中职-本科贯通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目前,上海从中职、高职、本科甚至到研究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已经全部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郭为禄表示,在教育系统与外部之间,上海着力推进“双证融通”措施,有效推动实现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技能鉴定之间的衔接,为在岗职工提供了提高技能水平的便捷服务。 其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更好地让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实现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 同时,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引导校企合作办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郭为禄指出,围绕校企合作,将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日常课程教学实施等工作。同时,联合企业和学校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推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 据悉,上海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解决“招工难、就业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目前已启动两批29家企业53个试点培训项目。 人才培养需应对多重挑战 近年来,除了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上海也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监管。 彭沉雷介绍,资金投入方面,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基金、中央和市级就业专项资金,以及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其中,失业保险基金按照扩大支出范围报国务院备案文件,主要用于本市劳动者个人自主参加补贴培训项目的培训补贴。中央补助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民工职业培训。市级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毕业学年学生等培训补贴。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和促进以职工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建设,包括用于支持各类企业组织开展职工培训的经费补贴,对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等给予经费支持等,近年来投入逐年增长。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赵祝平表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十三五”时期新的形势和要求,上海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目前在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本市技能人才队伍的总量和结构均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需扩大总量规模,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二是职业培训的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健全,需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三是职业培训的质量还需提升,特别是要适应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还需优化,社会各方面还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将结合世赛的筹办和举办,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不断提升本市技能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